STTT丨复旦大学孙蕾课题组与合作者解析新冠病毒高度保守表位

近几个月以来,BQ.1.1、XBB等具有极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继出现,使得现有的中和抗体药物几乎全部失效,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大大被削弱,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变异株。这些事实进一步表明,亟需鉴定新冠病毒表面真正高度保守的抗体表位,从而指导广谱中和抗体和广谱疫苗的研发。
2023-07-13

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BMC Med》报道首个中国人AD致病新基因并证明其病理功能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BMC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Aberrant  palmitoylation caused by a ZDHHC21 mutation contributes to pathophys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一种新的候选
2023-07-12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团队研究发现SDC1-TGM2-FLOT1-BHMT复合体通过调控自噬介导胶质母细胞瘤辐射抵抗

2023年6月26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研究员团队在 Theranostics 上在线发表题为 “SDC1-TGM2-FLOT1-BHMT complex determines radiosensitivity of glioblastoma by influencing the fusion of autophagosomes with lysosomes”的研究论文
2023-07-12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那德课题组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新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毒性肽淀粉样蛋白-β (Aβ)在脑内的错误沉积、并伴有突触缺失进而产生认知障碍。减少Aβ积累或维持突触密度可以维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正常认知功能。TRPM7是一种独特的离子通道,其C末端包含一个激酶结构域。研究表明TRPM7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然而,目前TRPM7是如何参与此类疾病的病理过程仍是未解之谜。
2023-07-12

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深古菌与早期地球协同演化历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Taxonomic and carbon metabolic diversification of Bathyarchaeia during its coevolution history with the early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 的研究论文。该研
2023-07-11

上海交大白凤武团队基于双腔电化学厌氧系统使用秸秆高产甲烷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白凤武教授研究团队在化学工程领域顶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题为A double-chamber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improved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efficiency and elucidated the underlying bio-electroche
2023-07-11

Nature Genetics|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黏连蛋白Cohesin介导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的黏连,还参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和维持1,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DNA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黏连蛋白的失活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高频出现,但前期的研究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的姐妹染色体黏连错乱引起的染色体非整倍性可能不是致癌的主要原因2,这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乃至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仍待进一步挖掘。
2023-07-28

郭明雄/孙桂鸿团队关于工程化人工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年7月7日,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杂志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郭明雄教授和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过敏及免疫相关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孙桂鸿教授团队合作关于工程化人工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3/07/10

赵华斌课题组通过祖先基因重建的方法揭示了蝙蝠祖先可能为杂食性

近期,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华斌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目为“Common ancestors of bats were omnivorous suggested by resurrection of ancestral sweet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对祖先蝙蝠的甜味受体基因进行了序列重建和功能测定,揭示了蝙蝠祖先可能为杂食性,为蝙蝠飞行与回声
2023/07/21

“一石二鸟”!New Phytologist | 北京师范大学张凡凡博士发文揭示RAD51C-RAD51D复合体在水稻减数分裂重组中的双重作用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产生单倍体配子和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生命过程。重组是减数分裂的核心事件,其过程高度复杂且受到严密调控。重组产生的交换不仅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增加交换有助于缩短作物育种周期,而减少甚至消除交换有望应用于杂种优势的固定。因此,解析重组交换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