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俊课题组揭示CAF来源的miR-146a-5p促进膀胱肿瘤干性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

肿瘤干性样细胞群体被认为参与了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在内的大多数癌症的耐药和复发过程。其干性受到肿瘤内在和外部信号的协同调控。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中主要的细胞成分之一,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参与了肿瘤的耐药和复发过程。
2023-05-19

Nature:在没有糖的情况下,癌细胞想出了另一招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不过,胰腺肿瘤几乎没有功能正常的血管,不能轻易获取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那么,肿瘤依靠什么来生长呢?密歇根大学罗格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胰腺癌细胞生长时一种新的营养来源:尿苷(uridine)。这种分子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生化过程和潜在的治疗途径。
2023-05-19

肿瘤医院邵志敏、江一舟团队在“最毒”乳腺癌精准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人群的15%,因其恶性程度最高、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缺乏有效治疗靶点,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称。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成为三阴性乳腺癌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获益。如何精准筛选治疗有效的人群,进一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疗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临床难题。
2023-05-19

复旦大学Andrés Ruiz-Linares团队发现影响人类面部的新遗传位点,并提示影响鼻子高度的基因来源于尼安德特人

2023年5月8日,复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utomatic landmarking identifies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face morphology and implicates Neanderthal introgression in human nasal shape”
2023-05-18

上海交大庆睿与重庆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开发reverse-QTY编码逆向调节蛋白水溶性实现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的新方法

近日,综合性权威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在线发表了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庆睿与重庆大学郝石磊/王伯初团队及麻省理工学院Shuguang Zhang的合作研究论文“Reverse QTY code design of active hu
2023-05-17

iScience | 张蔚课题组揭示动物不完美拟态的生态学意义

贝氏拟态,即动物通过模仿危险的猎物从而降低自身被捕食的概率,在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蚂蚁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昆虫,并且拥有多种进攻和防御手段。这些特征使得蚂蚁成为贝氏拟态的重要模型。蚂蚁的模仿者们通常在形态特征及行为模式上与蚂蚁高度相似。这种完美拟态被认为可以欺骗捕食者,从而有效降低模仿者的被捕食风险。然而,不完美的拟态同样大量存在,并对模仿者的生存适应存在重要意义。
2023-05-18

江鹏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肿瘤来源延胡索酸的免疫抑制功能

肿瘤微环境中代谢重编程对抗肿瘤免疫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其潜在的机制还不清楚,也鲜有报道以肿瘤代谢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2023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课题组, 与武汉科技大学祝海川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张新祥课题组合作,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题为肿瘤细胞来源的延胡索酸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Cancer-cel
2023-05-16

Advanced Science | 四川大学杨莉团队制备新的递送系统,增强癌症疫苗免疫效力

由于免疫效果较差,个性化癌症疫苗的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开发新的佐剂和淋巴结靶向给药系统是提高个性化疫苗临床疗效的关键。然而,仍缺乏一种制备简单、能大规模生产并整合佐剂和淋巴结靶向递送功能的佐剂递送系统。 2023年3月22日,四川大学杨莉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 Dendrimer Peptide (KK2DP7) Delivery System with Dual
2023-05-16

贾彦兴团队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4月21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彦兴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在线发表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Total Synthesis of (+)-Aberrarone”。
2023-05-15

上海交大冯雁团队在醛缩酶立体选择性新机制及分子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冯雁团队的研究成果 “Discovery and Engineering of the L‑Threonine Aldolase from Neptunomonas marine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β‑Hydroxy-α-amino Acids via C−C Formation”
2023-05-15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