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工所高欣团队联合湘雅医院提出智能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快速诊断方法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高欣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自动诊断模型,在智能计算框架下对数字IFS和HE图像进行全自动分析。
2023-05-05

Nature:从肠道微生物群入手,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彻底改变了许多癌症的治疗。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这些强大的疗法中获益,而原因仍不明了。 根据哈佛医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似乎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于5月3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探究了肠道微生物如何增强人体对PD-1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应答。
2023-05-05

类器官揭开肝癌的奥秘

纤维板层癌(FLC)是一种主要影响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肝癌。纤维板层癌每年影响五百万人中的一人,当然可以称之为罕见。存活率仍然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2023-05-05

FDA批准世界上第一个RSV疫苗

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击败竞争对手,率先获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的批准RSV通常会引起轻微的症状,就像普通感冒一样。但对老年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000到10000名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死于RSV,并将6万到16万人送入医院。在这一年龄组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合并症的人尤其危险。
2023-05-05

复旦大学生化系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吕雷团队揭示FGL1乙酰化促进肝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可以通过表达免疫抑制性配体来实现免疫逃逸,同时这也成为肿瘤细胞的一个弱点(Andrews LP, et al, Nat Immunol, 2019),靶向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促进肿瘤免疫,并在多种癌症治疗中显示出临床益处(Ribas A and Wolchok JD, Science, 2018)
2023-05-05

复旦大学董爱武团队揭示组蛋白分子伴侣AtChz1A/B帮助组蛋白变体H2A.Z掺入染色质的分子机制

2023年5月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董爱武团队于New Phytologist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Histone chaperones AtChz1A and AtChz1B are required for H2A.Z deposition and interact with the SWR1 chromatin-remodeling complex in Arabidops
2023-05-04

Science子刊:世界首个能抵御致死性细菌感染的mRNA疫苗问世

信使RNA(mRNA)脂质纳米颗粒(LNP)疫苗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尽管目前其适用于病毒性病原体,但有关该平台抵御细菌病原体有效性的数据却非常有限。
2023-05-04

Nature突破:无细胞因子体系实现人造血干细胞扩增,有助推进多种造血干细胞相

造血干细胞(HSC)是骨髓中重要的未成熟血细胞,经触发后可分化为任何血细胞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骨髓受损而且不能再次产生健康血细胞的疾病,但造血干细胞的广泛和安全使用受到实验室(即体外)细胞生长和扩增障碍的限制。
2023-05-04

研究发现:体力劳动更多的男性生育能力更强,精子浓度、数量分别高出46%

近几十年来,精液质量下降,并与常见慢性疾病和死亡率的高风险呈负相关,突出了其在生育和生殖之外的公共卫生重要性。以前大多数关于男性生育的流行病学文献都集中在环境暴露、饮食因素和其他相关变量上,很少关注职业因素。
2023-05-04

Nature Aging:陈国兵等揭秘老年人对新冠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不足新机制

衰老是影响新冠疫苗效果的一个关键风险因素。虽然疫苗效力的下降可以广泛地归因于免疫衰老的影响,但导致老年人疫苗应答不足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中国于 2021 年 7 月开始对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全面疫苗接种。据报道,灭活病毒疫苗在 18-59 岁的人群中具有足够的免疫防护,同时观察到,在老年人中可以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2023-05-04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