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ical Biology||基础医学院王玉刚课题组报道组蛋白硫酸化修饰并揭示其功能机制

通过筛查哺乳动物细胞核内蛋白质修饰图谱,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架构研究中心王玉刚教授团队和山东大学刘珂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酪氨酸硫酸化修饰是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新类型,于2023年2月20日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发表题为Histone tyrosine sulfation by SULT1B1 regulates H4R3me2a and gene tra
2023-02-21

Aging Cell|同济大学康九红课题组揭示miR-181a-5p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新机制

2023年2月16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课题组在《Aging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R-181a-5p promotes neur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s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of aged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miR-181a-5p通过靶向PTEN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
2023-02-18

口腔颌面修复研究取得新突破!复旦大学刘月华、俞麟教授载文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无论是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还是外伤造成的颌面骨缺损,治疗的关键都是骨组织的修复。然而,人体的骨骼与神经一样,通常并不具备强大的再生能力,因此临床上对于体积较大、难以自愈的骨缺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治疗:一是自体/异种骨移植,二是3D打印生物支架及钛合金植入。前者存在创伤、移植后存活困难、排异(异种骨移植),后者则面临操作复杂、生物相容性不佳、有时需二次手术等问题。因此,如何唤起人体骨骼的再生机能,
2023-02-17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丨复旦大学商珞然团队与合作者综述仿生口服药物递送系统

口服给药是一种广泛而方便的给药方法。然而,口服递送可能受到复杂消化道环境的影响,包括不规则的组织形态、消化酶、粘液和粘膜屏障的存在以及生理参数的时空变化等。这些障碍使许多药物难以通过口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仿生设计,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取得了应用。
2023-02-15

自然-分子精神病学|同济大学李维达/张振宁/邵振团队靶向Wolfram综合征,利用人类干细胞与类器官开发新的药物治疗

近一年来,FDA和CDE先后发布了减少药物临床试验前的动物试验,而将类器官列为替代模型的指导方针,标志着类器官将在新药研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Wolfram综合征(Wolfram Syndrome,WS)是一种主要由WFS1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疾病。WS患者具有严重的精神病学表现,如精神分裂、焦虑、抑郁和精神错乱等。WFS1杂合突变的携带者在人群中更为普遍,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比非携带者
2023-02-14

同济大学杜昌升教授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发现新型小分子化合物TPN10466能够有效减轻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临床症状

2023年2月13日,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EJI)杂志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杜昌升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题为“TPN10466 ameliorates Concanavalin A-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mice via inhibiting ERK/JNK/p38 signaling pathways”
2023-02-14

华中科技大学郭峥研究组发现细胞极性控制肠道干细胞数目的作用机制

长久以来,人们对组织和器官中“干细胞的数目是如何被确定的”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通过对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和果蝇卵巢生殖干细胞的研究,美国Sean Morrison实验室和AllenSpradlling实验室提出干细胞微环境的理论去解释干细胞数目和位置的决定机制。然而,对于像上皮这类缺乏明确干细胞微环境的组织器官,其干细胞数目在发育中是如何被确定的?人们还知之甚少。 2018年,研究
2023-02-13

复旦大学王永明和兰峰课题组联合开发出特异性极高的CRISPR/Cas12j工具

王永明和兰峰课题组联合开发出特异性极高的CRISPR/Cas12j工具 RNA引导的CRISPR-Cas系统被广泛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在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基因治疗工具,特异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一个CRISPR-Cas系统特异性不高,就会发生脱靶。脱靶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它可能会破坏正常基因,引发癌症。另外,很多显性基因突变是单碱基突变,如果能选
2023-02-13

中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教授团队揭示新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总生存期结果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团队在Annals of Oncology在线发表题为“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versu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
2023-02-10

Nature Communications —陈功友团队揭示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物吡唑三嗪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危害,导致植物死亡和造成显著经济损失。农作物抗病育种和使用绿色农药是防控作物重大致灾病害的有效途径,而绿色农药可以来自植物生长环境中产生抗生素的生防微生物。2023年2月9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双君教授联合团队的“The natural pyrazolot
2023-02-10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