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黄亚非和同济医院汪辉团队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年3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黄亚非副教授和同济医院汪辉教授在2023年9月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论文、建立了高成瘤率宫颈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并评估传统和新型治疗策略后(https://zhuanlan.zhihu.com/p/660468348)又有最新的合作成果:在Cancer Letters发表题为
2024-03-07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海交通大学李银生团队揭示蚯蚓对有机砷的生物转化及土壤砷释放风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李银生团队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了“Biotransformation of roxarsone by earthworms and subsequent risk of soilarsenic release: The role of gut bacter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蚯蚓肠道细菌在土壤有机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024-03-06

Nature microbiology | 基础医学院何平课题组及合作团队揭示了中国流行...

  2月29日,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何平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psular typ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factors in China: a longitudinal, multi-c
2024-03-06

Cell丨樊嘉/高强/张晓明/杨力合作揭示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潜能:抗原提呈

 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的第一道防线(1),广泛参与肿瘤免疫循环、免疫编辑、免疫逃逸等重要过程(2)。同时,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最丰富的白细胞类型,占人体白细胞的40%至70%,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中性粒细胞半衰期短(6-8小时)、细胞脆弱(3),这些困难导致目前鲜有中性粒细胞的大规模系统研究,他们发挥抗肿瘤还是促肿瘤的功能(4-8)是领域内争议的焦点。近年来在泛癌尺度的肿瘤微环境研
2024-03-06

Nature Biotechnology | 伊成器课题组开发升级版RNA编辑技术RESTART v3

无义突变是发生在mRNA编码区上的突变,在人类疾病相关的单碱基突变中占比约20%,会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产生,最终导致蛋白产物截短和功能缺失。 2024年3月6日,北京大学、生命中心伊成器课题组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Near-cognate tRNAs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2024-03-06

Nature Methods | 李毓龙实验室升级五羟色胺探针实现超高灵敏度的双色成像

Nature Methods | 李毓龙实验室升级五羟色胺探针实现超高灵敏度的双色成像 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也被称作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5-HT信号的失调与多种脑部疾病相关,如抑郁症、焦虑、成瘾、偏头痛和癫痫等。目前,多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靶向5-HT能系统,如5-HT再摄取抑
2024-03-06

Theranostics丨冼勋德课题组利用拟人化仓鼠模型发现ApoA5缺陷导致NAFLD新机制

2024年2月24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冼勋德课题组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pletion of ApoA5 aggravates spontaneous and diet-induc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reducing hepatic NR1D1 in hamsters”的文章。该研究选
2024-03-05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伊成器课题组综述基于RNA靶向修饰的碱基编辑技术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伊成器课题组综述基于RNA靶向修饰的碱基编辑技术 2024年2月28日,北京大学、生命中心伊成器团队应邀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RNA base editing via targeted modifications”的综述文章,对基于RNA靶向修饰的碱基编辑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2024-03-05

Nature Chemical Biology|王初课题组与肖俊宇课题组合作开发金属结合蛋白组学分析新方法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中心王初课题组与肖俊宇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metal-binding proteins by 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的研究文章。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一种名为METAL-TPP的实验方法,采用热稳定性组学分析技术在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了金属解离诱导的蛋白热
2024-02-29

Protein & Cell 丨柳素玲团队等发现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通过固有免疫受体NOD1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干性和化疗耐药的新机制

近年来研究表明,单纯靶向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作为孕育乳腺肿瘤的“土壤”—乳腺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肿瘤组织定植的微生物中,肠道菌群通过多重机制引起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肿瘤治疗响应。其中,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被报道可通过分泌毒蛋白BFT促进乳腺癌恶性。然而介导乳腺癌化疗响应的关键菌群及其作用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仍不清楚。回答
2024-03-05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