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森芳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文揭示核孔复合体转运核糖体前体的分子机制

NPC(核孔复合体)是细胞内最庞大、最复杂的分子机器之一,是介导生物大分子进行核质转运的唯一通道,参与细胞内众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功能的紊乱能够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严重的疾病。近年来,通过整合冷冻电镜技术、X射线晶体学、质谱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NPC的三维结构正在逐步得到解析。然而,关于其核质转运的分子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核糖体是NPC转运的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大分子组装体之一,负责合成生命的基
2023-06-02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李湘盈课题组解析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多维度染色质动态

红细胞是人体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健康人体每天会新生约二十亿个红细胞以替代受损或失去的红细胞,其发育过程的障碍会导致各类贫血疾病的发生,例如先天性纯红再障(DBA)等 [1-3]。理解红细胞发育的动态改变及机制对贫血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极大的基础生物学及转化意义。红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发育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红系祖细胞和能够快速分化脱核的红系前体细胞阶段。
2023-06-01

Systematic Biology | 张蔚课题组和合作者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基因渐渗推断方法

解决分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是演化生物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测序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多项研究发现类群之间的杂交和基因渐渗可能强烈的影响了生命之树,并在物种形成和适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基因渐渗检测方法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依赖大样本量、受限的系统发育关系或精确的种群演化历史等。因此,在基因流广泛存在的背景下,评估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仍具挑战。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已经迅
2023-06-01

上海交大李雷课题组综述独特微生物资源生物合成潜能释放新方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雷课题组应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题为“Accessing hidden microbial biosynthetic potential from underexplored sources for novel drug discovery”的综述文章,针对不同生境的未充分挖掘的独特微生物资源,梳理了三类天然产物高通量
2023-06-01

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位与活性,进而增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葡萄糖产生。该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肝脏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肝脏糖代谢在维持机体血糖稳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3-06-01

心脏内科陈晓平教授团队在STTT发文:系统总结分子信号通路在血管功能调节和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近日,我院心脏内科陈晓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38.104)发表长文综述:Signaling pathways in vascular 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
2023-06-01

陈学峰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发表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新调控机制

2023年5月25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陈学峰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re1/RNF20 promotes Rad51-mediated strand exchange and antagonizes the Srs2/FBH1 helicases的研究成果
2023/05/30

《Nature Medicine》阿尔兹海默症新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记忆丧失和痴呆,使患者丧失许多富有成效的生命。在组织层面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标志是淀粉样斑块的积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聚集体——以及神经元内部形成的被称为tau缠结的无序蛋白质纤维团块。几十年来,脑科学家认为淀粉样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的积累不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也是其直接罪魁祸首。
2023-05-31

Molecular Cell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再获新进展!解析人类pre-tRNA剪接机制,完善

从tRNA前体 (pre-tRNA)中去除内含子在生命的三个王国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中,这一过程是由tRNA剪接内切酶(TSEN)介导的,包括四个亚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N54。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Molecular Cell (IF=19)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pre-tRNA intron removal
2023-05-31

陈振国/孙蕾/舒易来合作报道Pendrin蛋白的离子交换机制研究

先天性耳聋并发甲状腺肿大的临床表现被命名为“Pendred 综合征”,分子生物学研究确定了这些病理变化由基因PDS编码的pendrin功能失调引起。PDS是全球性的遗传性听力损失相关的重要基因。在耳聋变异数据库中有超过8000条与pendrin相关的突变记录。因此,对pendrin的分子机理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离子交换的基本生理过程的了解,同时也对相关的耳聋等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至关重要。
2023-05-31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