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海外优青”项目招聘启事

所在城市:北京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招聘类型:科研院所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次数:1068
来源地址:http://www.big.cas.cn/rczp/sjzp/202103/t20210319_5980452.html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亚投行、国家会议中心等。2019年11月,中央编办批复基因组所加挂“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牌子。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面向我国人口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承担国家生物信息大数据统一汇交、集中存储、安全管理与开放共享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和转化应用等工作。 

  面向“十四五”,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展定位为:面向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与生命科学前沿,重点研究基因组结构、变异、功能及其演化规律,加强基因组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基因组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基因组学原始创新研究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科学中心,为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基因组所成立以来,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参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单体型图计划;独立完成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微进化过程中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和中科院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项目。在肿瘤微进化、表观遗传学、精准医学、数据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基因组所在基因组科学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突破,并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分析技术,同时大幅提升生物信息计算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理论、软件、算法和数据存储方法。在染色体3D结构及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编程变化、RNA m6A修饰调控的新机制、急性髓系白血病、NK细胞白血病相关机制,“低剂量化疗”创新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共建“法医基因组协同创新中心”,攻克了一批公安实战急需的尖端技术。近年来,在包括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千余篇。建成我国首个被国际认可的生物大数据汇交共享平台,国际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连续四年将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并列为国际三大生物信息数据中心。 

  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与运行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基因组科学与信息”、“精准基因组医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财政部依托建设“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搭建一流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平台,并形成了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和公共安全三大战略布局。 

  现根据战略发展需要,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招聘方向 

  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理统计等相关学科领域。 

  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海外优青”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详细内容可查询官网项目指南(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9819.htm),申报系统开放时间:2021年3月22日,系统关闭时间:2021年4月30日。 

  申请人须满足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为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2021年4月30日前,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7.“海外优青”项目执行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 

  8.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海外优青”项目。 

  岗位待遇 

  给予“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如下相关待遇和配套支持: 

  1.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岗位,博士生导师资格; 

  2.提供科研启动与人才专项经费600-800万元; 

  3.提供必需的科研和办公用房,事业编制岗位工作人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生、科研助理等团队支持; 

  4.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实行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 

  5.提供人才周转住房1套; 

  6.根据中央在京单位落户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子女北京户口,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

  对于特别拔尖、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进一步倾斜支持。 

  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及工作经历证明、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其他必要材料等发送至指定邮箱,研究所将尽快与您联系,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和项目申请协助。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6-10-84097408 

  电子邮箱:zhangt@big.ac.cn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官方网站:http://www.big.ac.cn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亚投行、国家会议中心等。2019年11月,中央编办批复基因组所加挂“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牌子。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面向我国人口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承担国家生物信息大数据统一汇交、集中存储、安全管理与开放共享以及前沿交叉研究和转化应用等工作。 

  面向“十四五”,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展定位为:面向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与生命科学前沿,重点研究基因组结构、变异、功能及其演化规律,加强基因组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基因组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基因组学原始创新研究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科学中心,为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基因组所成立以来,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参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单体型图计划;独立完成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微进化过程中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和中科院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项目。在肿瘤微进化、表观遗传学、精准医学、数据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基因组所在基因组科学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突破,并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分析技术,同时大幅提升生物信息计算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理论、软件、算法和数据存储方法。在染色体3D结构及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编程变化、RNA m6A修饰调控的新机制、急性髓系白血病、NK细胞白血病相关机制,“低剂量化疗”创新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共建“法医基因组协同创新中心”,攻克了一批公安实战急需的尖端技术。近年来,在包括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千余篇。建成我国首个被国际认可的生物大数据汇交共享平台,国际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连续四年将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并列为国际三大生物信息数据中心。 

  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不断优化学科布局与运行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基因组科学与信息”、“精准基因组医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财政部依托建设“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搭建一流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平台,并形成了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和公共安全三大战略布局。 

  现根据战略发展需要,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基因组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招聘方向 

  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理统计等相关学科领域。 

  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海外优青”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详细内容可查询官网项目指南(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9819.htm),申报系统开放时间:2021年3月22日,系统关闭时间:2021年4月30日。 

  申请人须满足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为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2021年4月30日前,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7.“海外优青”项目执行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 

  8.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海外优青”项目。 

  岗位待遇 

  给予“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如下相关待遇和配套支持: 

  1.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岗位,博士生导师资格; 

  2.提供科研启动与人才专项经费600-800万元; 

  3.提供必需的科研和办公用房,事业编制岗位工作人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生、科研助理等团队支持; 

  4.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实行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 

  5.提供人才周转住房1套; 

  6.根据中央在京单位落户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子女北京户口,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等。

  对于特别拔尖、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进一步倾斜支持。 

  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及工作经历证明、代表性科研成果及其他必要材料等发送至指定邮箱,研究所将尽快与您联系,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和项目申请协助。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6-10-84097408 

  电子邮箱:zhangt@big.ac.cn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 

  官方网站:http://www.big.ac.cn 

说明:本页内容来自互联网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发布,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浏览,如果您不希望您的管理页面被本站索引发布,请联系我们。
科研狗©2015-2025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