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长年招聘博士后

所在城市:北京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招聘类型:科研院所 发布日期:2021-04-01 浏览次数:836
来源地址:http://www.ioz.cas.cn/gb2018/bsh/bshzpxx/202104/t20210401_5988268.html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是以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为主的科学院A类优秀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动物进化与适应、动物资源与转化应用等。根据院实验室战略布局和研究所科研发展规划,为促进动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重点实验室设立博士后长期招聘计划,待遇优渥,欢迎致力于科研创新的青年才俊加入。

一、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2月正式成立,是目前动物所5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在宏观与微观领域的学科交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渊源可追溯到1860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上海创建的徐家汇博物馆,其几代科学家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克难攻坚的胆识和先行一步的锐气,联手打造了中国动物进化分类研究的科研学术中心。实验室发表各类研究论文7000余篇、专著300余部;获得8项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0余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以及数百项省部委科研成果奖;并先后涌现出秉志、陈桢、陈世骧、刘崇乐、蔡邦华、郑作新、张广学先生等杰出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院士。

  实验室现有17个研究组和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汇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海内外优秀领军人才。在节肢动物、鸟类、兽类、鱼类等动物类群系统学与进化研究“传统强项”基础上,实验室还拥有基因组学、种群遗传、分子演化等理论方法领域的研究力量,以及入侵物种防治、生物力学等前沿应用研究领域;研究手段横跨单细胞测序、组学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模式生物遗传学操作验证、高维度表型成像和动态捕捉、野外样地持续监测和物种多样性综合调查等等。实验室以物种类群为“经”,前沿理论方法技术为“纬”,编织科学问题;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具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是一支富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前沿创新团队。

  近五年,实验室承担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等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2.5亿元;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在内的国际顶尖刊物中年均发表SCI论文700余篇,JCR领域一区论文占70%。在《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及动物分类、动物系统发育与进化、动物地理分布及谱系格局、动物标本数字化平台建设、动物扩散规律与调控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整体实力、学科齐全程度和研究成果等国内领先,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动物进化与系统学研究的中心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应聘条件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博士期间或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论文,已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论文者优先考虑。

  2、专业知识扎实,熟练掌握博士学习领域相关的实验技术; 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4、诚实、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身体健康,能稳定工作。

  注:实验室合作导师简介和博士后招聘的其他需求见附件。

  三、相关待遇

  1、协助和支持博士后申请国家和院里的博士后人才项目(如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等);同时可以申请进入科学院和研究所的博士后支持计划;待遇:年薪可至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高级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税前年收入约24万元)。

  2、入站后可将户口迁入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市)集体户口。

  3、缴纳五险一金。

  四、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各类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

  3、博士后工作期间的研究计划。

  4、至少2名专家推荐信(含推荐人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其中一名推荐人须是申请人的博士导师。

  五、应聘程序

  1、应聘者将相关材料发送至实验室邮箱(liuyj@ioz.ac.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拟合作导师”;鼓励申请者与意向合作导师提前联系。申请材料不退还。

  2、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联系电话:010-64807088(刘老师)。

  

   1:拟合作导师简介和博士后招聘需求

序号

研究组

合作导师/拼音排序

研究方向

导师简介

博士后招聘需求

备注

1

鞘翅目形态与进化研究组

白明研究员

邮箱:baim@ioz.ac.cn

电话:010-64807928

1)动物性状的定量与演化

2)昆虫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

3)昆虫智能辨识软硬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白明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分类、性状的定量与演化方面的研究,结合几何形态学、三维重建、有限元、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了昆虫纲新目:奇翅目,联合研制了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牵头发起了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Current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Gondwana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160篇。目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青工委和国交委副主任,曾获德国洪堡学者、中科院青年国际合作伙伴奖、周尧分类一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科院一带一路项目、香港特区政府专项等科研项目多项。

数量:若干个

专业要求:具有昆虫分类、古昆虫学、定量形态学、分子生态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工程、软硬件系统研发等最少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精通R/Python等编程语言者优先考虑

2

节肢动物多样性与资源研究组

陈军研究员

邮箱:chenj@ioz.ac.cn

电话:010-64807109/18511288627

1)昆虫分类学

2)无脊椎动物分类学

3)蜱螨系统学

陈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节肢动物多样性与资源研究组长,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执行主任。主要从事蛛形动物蜱螨亚纲系统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等重大项目数项。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

数量:2

专业要求:昆虫分类学、动物分类学、蜱螨系统学

已在本领域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能够独立开展昆虫或无脊椎动物某一类群的分类研究工作,对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馆藏标本进行分类研究。

3

昆虫进化与功能形态学研究组

葛斯琴研究员

邮箱:gesq@ioz.ac.cn

电话:

010-64807239

1)昆虫重要结构的功能解析及仿生应用

2)昆虫成像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3)鞘翅目叶甲科分类学研究

葛斯琴研究员,女,博士生导师,昆虫进化与功能形态学研究组组长。以昆虫分类、重要结构与功能的解析为研究方向,注重应用新技术探讨昆虫的重要结构、功能及仿生应用。在国内率先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等先进的研究手段应用于昆虫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构建了昆虫多维结构及仿生基础应用平台;解析了昆虫重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揭示了昆虫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差异及变化。目前已发表或接收论文129篇,其中包括SCI源论文100篇,专著章节17篇,专利2项。

数量:1

专业要求:昆虫学、仿生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4

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

郭宝成研究员

邮箱:guobaocheng@ioz.ac.cn

电话:01064807978

1)鱼类进化生物学

2)鱼类基因组学

3)鱼类生态与保护生物学

郭宝成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长期从事鱼类进化生物学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BMC Biology、Molecular Ecology、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课题组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及科学院的科研项目。详情可见:http://sourcedb.ioz.cas.cn/zw/zjrc/jinhua/201606/t20160606_4617322.html

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生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5

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

侯仲娥研究员

邮箱:houze@ioz.ac.cn

电话:010-64807216

1)甲壳动物全球范围大尺度动物地理格局研究

2)甲壳动物对环境适应机制与功能基因组学

侯仲娥研究员,女。曾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参加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主要以端足目为材料研究古地中海变迁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发现古地中海消退和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塑造欧亚大陆淡水和海洋钩虾分布格局,揭示海、陆生境转变驱动钩虾功能形态和功能基因的适应性变化。在 PNAS, Biological Reviews 等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

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6

鸟类学研究组

雷富民研究员

邮箱:leifm@ioz.ac.cn

电话:010-64807159

1)极端环境适应

2)谱系地理学

3)鸟类迁徙规律

雷富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青、WRJH领军人才。现任国际鸟类学会副主席,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长。Avian Research, Current Zoology,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等国际SCI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主要从事鸟类系统演化、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极端环境适应等研究。联合负责推动B10K全球鸟类基因组计划。已在Science, Lanc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PNAS,等SCI源刊发表论文175篇。

数量:2

专业要求:有组学研究基础的优先 

7

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

李枢强研究员

邮箱:lisq@ioz.ac.cn

电话:010-64807216

1)蜘蛛目全球范围大尺度动物地理格局研究

2)蜘蛛对环境适应机制与功能基因组学

李枢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参加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大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命策略研究。主要研究蜘蛛等类群的分类学、物种分化历史和适应机制,研究范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的大 部分地区。揭示了无脊椎动物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分化格局,发现古地中海消退和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塑造了现生的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发现社会性蜘蛛和非社会性蜘蛛间差异行为的分子进化模式。在Systematic Bi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 400 多篇。

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谱系地理学

8

蚜虫系统进化研究组

乔格侠研究员

邮箱:qiaogx@ioz.ac.cn

电话:010-64807133

1)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乔格侠研究员,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任,蚜虫系统进化研究组组长。

主要以蚜虫类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线粒体基因组学、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蚜虫与其他生物关系(植物、共生菌、蚂蚁)、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性进化、害虫生态学与防控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基于基因组学手段的系统发育重建及关键性状的适应进化;2)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演化机制;3)蚜虫与共生菌的协同进化与共生机制。详细介绍请查看网页http://sourcedb.ioz.cas.cn/zw/zjrc/200907/t20090716_2088444.html。

数量: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

动物系统学

9

 

 

鸟类适应与功能进化研究组

屈延华研究员

邮箱:quyh@ioz.ac.cn

电话:010-64807280

1) 适应性进化

2)鸟类比较基因组

屈延华研究员女,从事鸟类适应性进化研究。结合遗传、生理、形态、细胞、不同发育周期研究适应性状,深度解析重要性状改变的遗传、调控机制,以及生理与发育可塑性对鸟类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特殊环境诱导的鸟类的正常生理适应、病理变化,通过构建鸟类模型物种来研究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先导A专题等项目。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Systematic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

数量:1-2

专业要求:基因组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掌握以下实验技能的优先考虑:具有细胞生物学实验技能,包括细胞培养、流式细胞实验、载体构建;单细胞组织解离、分选技术等。

10

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

翟巍巍研究员

邮箱:weiweizhai@ioz.ac.cn

电话:010-64807238

1)群体遗传学

2)细胞群体遗传学

3)分子进化

翟巍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运用计算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手段,以自然物种以及体细胞群体特别是人类重大疾病(例如癌症)为研究对象,探究适应性进化如何推动模式生物体系的进化。

数量:1

专业要求:计算生物学或者数量学科背景(数学、物理、计算机或者统计)

11

计算基因组学研究组

张勇研究员

邮箱:zhangyong@ioz.ac.cn

电话:010-68406339

1)新基因的起源机制、分子功能和进化模式

2)新基因研究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开发。

3)新基因起源的突变机制和功能的转化研究。

张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计算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物种或种系特异新基因的起源和进化研究,在新基因的产生机制、功能、进化模式和相关的方法论等方面有长期积累。近年来,其课题组在转座子介导的复制基因的起源,新基因推动的功能演化、新基因鉴定方法和数据库资源等方面取得进展,发表于Genome Research Developmental Cell等知名杂志。至今共计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并主持中科院从零到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等多个项目。

数量:1

专业要求: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其它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实验能力和丰富的实验经验,愿意探索新的实验技术。掌握以下实验技能的优先考虑:高通量测序建库实验、遗传学实验(包括CRISPR-Cas9基因敲除、基因组定点突变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载体构建、密度梯度离心等)、细胞生物学实验(包括细胞培养、流式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FISH等)。

12

功能昆虫群进化研究组

朱朝东研究员

邮箱:zhucd@ioz.ac.cn

电话:13426118244

1)分子系统学

2)传粉昆虫学

3)物种互作

 

朱朝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功能昆虫群进化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国际学院教授;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以膜翅目蜜蜂总科与寄生蜂为主要研究类群,面向功能昆虫群,开展系统学研究:分别从DNA、外部形态学与化石昆虫等方面,获取信息;运用包括DNA分类学与支序系统学在内的理论与方法,期望实现农林重要害虫及其寄生蜂的快速、准确鉴别与关键节点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围绕分子系统学与大规模数据挖掘,开发了分子数据整合与分析软件3件;开展了对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工作。在面向国家需求与应用昆虫学方面,主要研究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的分化、北方果园小蛾类害虫及其寄生蜂鉴别体系构建、南方油茶相关传粉蜜蜂的分类与生物学。曾主持国家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等多个项目。在Systematic Biology、BMC Genomics、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知名刊物中发表SCI论文60余篇。

数量:1-3

专业要求:生物学/生态学

13

计算分子进化研究组

邹征廷研究员

邮箱:zouzhengting@ioz.ac.cn

电话:18510780719

1)基因组序列和蛋白质演化模型

2)比较演化发育生物学

3)分子演化与系统发育

邹征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信息系,在密歇根大学生态演化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于2020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现任动物分子进化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组以计算生物学为主要手段,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数学建模和模拟、统计推断等分析方法,对基因组分子演化、发育演化和其它演化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

数量:1

专业要求:应具备进行计算生物学研究、发现和解决具体科研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有转录/表观组学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蛋白结构分析或深度学习经验者优先。

说明:本页内容来自互联网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发布,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浏览,如果您不希望您的管理页面被本站索引发布,请联系我们。
科研狗©2015-2024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