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洁教授和马青峰教授团队合作在卒中领域顶级期刊《Stroke》发表题为“Multidelay Arterial Spin Labeling Versus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n Penumbra Volum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半暗带的准确性,初步验证了该技术在卒中影像诊断中的价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颜楚明博士和於帆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卢洁教授和马青峰教授(末位通讯)为共同通讯作者。
缺血半暗带是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否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指标,灌注影像已广泛应用于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以辅助血管再通的个体化治疗。ASL是一种利用血液中的质子作为示踪剂进行无创检查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与传统灌注技术相比具有无辐射、不使用对比剂等优势。然而,传统的单延迟ASL技术只能获得单个参数,并且由于技术限制,脑血流量(CBF)的定量往往被低估。多延迟ASL采用多个标记后延迟(PLD),能获得多个灌注参数,并通过动脉通过时间(ATT)校正得到更准确的CBF值,提高了ASL测量的准确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卢洁教授团队与神经内科马青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索卒中绿色通道的优化,充分挖掘磁共振检查的优势,将多延迟ASL成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评估,研究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30例,接受基线CT灌注(CTP)、多延迟ASL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多延迟ASL重建获得ATT图像、未经ATT校正的CBF图像和经ATT校正的CBF (cCBF)图像。研究发现,基于多延迟ASL校正的相对值rCBF<40%-DWI或绝对值cCBF<20 mL·100 g-1·min-1-DWI判定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CTP无差异性,且一致性较好(图1)。然而,未经多延迟ASL的ATT值校正的以上阈值,会明显高估缺血半暗带的体积。
图.校正后多延迟ASL与CTP判定的缺血半暗带体积接近
本研究验证了多延迟ASL技术在急性卒中早期临床评估实践中的可行性,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多延迟ASL从科研走向临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120904)资助。
卢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等,SCI收录杂志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获得者。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从事脑疾病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研究。主持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北自然重点等20余项课题,代表作发表在《Neuron》《Brain》《Rad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入选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被世界学术组织F1000推荐,以第一完成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5)、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主编(译)著专著10部,授权专利10项,主持或参与专家共识12项。
马青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抢救中心主任、急诊科副主任,宣武医院卒中绿色通道负责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质控数据部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组织建立了宣武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负责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管理及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研究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神经科领域权威杂志《Lancet Public Health》《Stroke》《J Neuroinflamm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