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静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病毒学期刊《J Virol》杂志发表了题为"Zika virus infection leads to hormone deficiencies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and diminished fertility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BALB/c乳鼠模型发现,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能够感染乳鼠下丘脑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分泌长期紊乱,造成乳鼠睾丸发育迟缓、精子质量下降和行为异常,最终导致其生育能力下降,这一研究提示应当重视ZIKV流行地区儿童的生殖健康。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刘利波博士为第一作者,安静教授、王培刚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然而,ZIKV具有神经嗜性,可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故2015-2016年全球暴发的ZIKV疫情被WHO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在孕期无小头畸形征象的新生儿,出生后也会出现神经发育异常和隐睾症等并发症,然而,ZIKV对新生儿成年后生育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前期研究发现,ZIKV会感染乳鼠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异常造成乳鼠生长发育异常,那么,ZIKV是否会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其生育能力呢?
为阐明这一问题,安静教授团队利用ZIKV感染乳鼠模型模拟了孕妇孕晚期感染ZIKV后出生的新生儿,发现ZIKV感染会导致雄性乳鼠成年后生育能力降低,子代小鼠体重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乳鼠的睾丸出现发育迟缓,表现为睾丸大小和重量减小、生精小管可逆性萎缩、生精细胞减少、睾丸支持细胞发育较晚等,且成熟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这可能是生育能力降低的直接原因。此外,通过行为学实验也发现感染ZIKV的雄性乳鼠成年后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和对雌性的兴趣下降,这可能造成其交配机会减少,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深入研究发现ZIKV会感染乳鼠下丘脑GnRH+神经内分泌细胞,引起GnRH+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减少,GnRH表达下降,从而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分泌长期紊乱,这可能导致了睾丸发育迟缓和精子质量下降;且下丘脑生成的催产素减少可能是小鼠社交行为异常的原因之一。该研究表明ZIKV感染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是ZIKV感染导致雄性生育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提示应当关注ZIKV流行地区儿童的生殖健康,保护他们的生育能力。
ZIKV感染下丘脑GnRH+细胞进而影响雄性生殖健康的分子机制及示意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30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902210, 81871641, 81972979, 82172266, 81902048)、“十三五”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IDHT20190510)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DTKF202103)的支持。
安静,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学系副主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病毒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虫媒病毒的致病机理与防治手段。近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和《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等本领域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面上项目和正痘病毒专项各1项。
王培刚,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蚊媒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Cell Discovery》《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主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