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首都医科大学CASSISS研究结果重磅发布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中国证据

科研进展 | 2022-09-05 | 浏览次数:946
来源地址:http://news.ccmu.edu.cn/syyw_12977/60b35874e94346999e4c6eb23bf7ed4d.htm

今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国8家医院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AMA》。历时10年的CASSISS(China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研究对比了支架联合药物治疗vs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和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不亚于单纯药物治疗,从而在国际上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医学证据。

脑卒中是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病因。《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从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约82.6%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且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支架置入术等血管内治疗一直被视为有潜力的二级预防手段,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美国的SAMMPRIS和VISSIT研究(对比支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支架治疗具有较高并发症,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差,而国内外多个前瞻性登记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均显示颅内动脉支架还是安全的,并发症风险仅为2.0%~4.3%,与SAMMPRIS研究的14.7%形成鲜明的反差。同时,基于西方人群的数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因而亟需基于国人数据的脑动脉狭窄治疗高质量证据。

为重新评估血管内治疗对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国际上脑动脉狭窄治疗提供中国证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CASSISS研究应运而生。CASSISS研究是目前全球第三个、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为一期先导性试验和二期随机对照试验。先导性试验确诊了后续随时对照试验的可操作性,后续随机对照试验从8家医学中心共纳入了380例缺血事件发作超过3周,表现为TIA或非致残、非穿支区缺血性卒中,狭窄程度为重度(70%~99%)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对比支架和单纯药物对重度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或死亡的防治效果。历时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优化患者人群和术者经验等条件下,对于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

综合该研究和既往研究的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如出现一过性或者持续的脑缺血症状,例如单眼黑矇、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应该进一步评估脑血管情况。如果脑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即为重度狭窄,可首先尝试药物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尝试血管内介入治疗。该研究结果建议,血管内治疗应在症状出现3周之后进行。

CASSISS研究以中国数据,不仅回答了国人自己的问题,也回答了世界性问题,为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医学证据。同时CASSISS研究也为未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的研究会集中于疾病诊断评估的理念和技术革新,以及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的进步。

焦力群,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副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脑缺血外科委员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缺血介入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等。主要从事颈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创新性完成了“椎动脉闭塞的复合手术治疗”、“椎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的复合手术治疗”等全新的手术方式。负责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及北京市课题等。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科委重点计划1项、国家卫健委科研课题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英文论文85篇,核心期刊60余篇。

 
说明:本页内容来自互联网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发布,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浏览,如果您不希望您的管理页面被本站索引发布,请联系我们。

推荐动态

科研狗©2015-2024 科研好助手,京ICP备20005780号-1 建议意见

服务热线

178 0020 302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