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于2023年6月29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科院及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峰教授研究组的题为“ATM–ESCO2–SMC3 axis promotes 53BP1 recruitment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and safeguards genome integrity by stabilizi
近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方晓红团队在JACS上发表名为“Mitochondrial Protease Targeting Chimeras for Mitochondrial Matrix Protein Degradation”的研究性论文。团队利用线粒体基质中丰富的AAA+蛋白水解酶,发展了一种具有普适性、可模块化设计的线粒体基质蛋白靶向降解新方法,这种新的细胞器靶蛋白降解技术,为TPD
2023年7月5日,北京大学赵进东院士课题组与高宁教授课题组以及中科院物理所翁羽翔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yo-EM and femtoseco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provide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energy transfer in CpcL-phycobilisome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李子孝教授、王拥军教授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题为“Lesion network mapping for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
维持细胞内氧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19年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因发现细胞是如何感受并适应胞内氧含量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细胞感受氧气变化的重要调控因子。